赵萍出生于河北易县深山区的一个小村庄。1937年,卢沟桥事变爆发后,整个华北岌岌可危。随着北平、天津相继沦陷,战火迅速蔓延至平汉铁路西侧的易县。9月19日,日寇兵临易县城下。这一天恰逢农历八月十五,本应合家团圆的中秋之夜,全城百姓却是人心惶惶,惊恐万分。第二天,易县便告沦陷……
“那个时候,老百姓被鬼子追着跑,一天也不得安宁。”老人的语气十分沉重。她记得,那时许多老百姓只有过年才能吃上一顿饺子。“过年了,家家户户刚煮好饺子,听说鬼子来了,大家赶紧放下碗,慌慌张张地往山里逃命。”
就在易县人民备受日寇铁蹄蹂躏的时候,八路军来了,给老百姓带来了希望。平型关大捷后,八路军建立了晋察冀抗日根据地。这也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在敌后开辟的第一个抗日根据地。之后,八路军来到易县开展敌后抗日工作。易县作为晋察冀军区一分区总部所在地,许多年轻人都参加了八路军。
赵萍的父亲冒着生命危险,把自家房子腾出来,供八路军救治伤员。受父亲的影响,小小年纪的赵萍也参加到抗日斗争中来,帮忙护理伤员,为八路军传递情报。
有一回,赵萍在送鸡毛信时,碰上了鬼子“扫荡”。鬼子拿着枪在后面追,子弹嗖嗖地从她头顶飞过。为了甩掉鬼子,她蹚过小河,钻进了大山深处。夜里,野兽的叫声吓得她蜷缩着身体,不敢出声,等到天蒙蒙亮才动身。那一夜的经历,至今回忆起来仍然刻骨铭心:“当时能够活下来真不容易!”
1944年,因为工作积极,15岁的赵萍在村书记张老岳的介绍下光荣入党。入党后,赵萍和村里的婶子大娘一起,夜以继日地为八路军赶制军服、做军鞋,护理伤员,后来还担任村妇救会主任。有一回,几名八路军伤员住进赵萍家。这些伤员有的腹部中弹,有的昏迷不醒。赵萍组织乡亲们精心护理伤员,并为重伤员一口一口地喂饭。这些伤员伤愈归队时,一个个含泪和乡亲们告别,并且向乡亲们保证:一定要狠狠打击敌人,早日把鬼子赶出中国!
军爱民,民拥军。赵萍说,抗日根据地“军民团结如一人”,这是中国人民战胜强敌、取得最终胜利的一个重要原因。1945年,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消息传来,根据地敲锣打鼓,人人扬眉吐气,就连从不喝酒的村民都端起了酒碗。赵萍说,那振奋人心的场面,一辈子都忘不了。
抗战胜利后,赵萍继续学业,后来又参了军。因为在抗日战争中有照顾护理八路军伤员的经历,赵萍后来学了医,成为一名医务工作者,并一直在公安医院工作。赵萍的丈夫李英武是八路军卫生兵出身,生前为重建狼牙山五壮士纪念塔做出了不少贡献。每到假期,李英武都会让子女回到易县农村参加劳动,瞻仰狼牙山五壮士跳崖处,缅怀抗日英烈。
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。当年的抗日小英雄,如今已是九旬老人。采访结束,老人握着记者的手,良久,缓缓叮嘱道:“咱们国家一路走来很不容易。中国人就是有骨气、有志气,你们年轻人一定要保护好、建设好国家。”
更多热点速报、权威资讯、深度分析尽在北京日报App
和兴网配资-中国期货配资公司-配资实力股票配资网站-炒股配资开户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